酷游-KU游平台登录注册送好礼。

小班体育游戏:抢垫子活动设计

10-02 momo119655 325

一、引言

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协调性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,适宜的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肌肉发育,还能培养合作意识与规则感。“抢垫子”作为经典民间体育游戏,通过简单的道具与互动规则,让幼儿在跑动、躲闪中锻炼反应力,在竞争中学会分享与谦让。本文将从活动目标、材料准备、玩法步骤、注意事项及延伸拓展等方面,详细介绍这一游戏的实施策略,助力幼教工作者打造高效有趣的课堂。

小班体育游戏:抢垫子活动设计

二、活动核心目标(H2)

(一)身体发展目标(H3)

通过快速跑动、急停躲闪等动作,提升幼儿下肢力量与平衡感,增强心肺功能;在抢夺垫子的过程中,锻炼手眼协调与肢体灵活性。

(二)认知发展目标(H3)

理解“信号响应”与“空间方位”概念,如听到指令后迅速判断垫子位置并做出行动;初步感知“数量对应”(如每人一张垫子时的分配逻辑)。

小班体育游戏:抢垫子活动设计

(三)社会性发展目标(H3)

在集体游戏中学习轮流等待、友好竞争,遇到冲突时尝试用语言沟通解决;培养团队协作意识,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。

三、材料与场地准备(H2)

(一)基础材料清单(H3)

  • 软质垫子:选择厚度≥5cm、边长约60cm的正方形泡沫垫或瑜伽垫,数量需满足“幼儿人数+1”(如15名幼儿则备16张),确保每人都有机会参与。
  • 音乐设备:准备欢快节奏的儿歌(如《健康歌》)与暂停音效(如铃鼓、口哨),用于控制游戏节奏。
  • 标识物:若场地较大,可放置彩色标志桶划分区域,避免幼儿分散。

(二)场地布置技巧(H3)

选择平坦开阔的室内外场地(如操场、多功能厅),将垫子随机散放在区域内,间距约1.5米(避免拥挤)。若为户外,需避开尖锐物与积水区;若为室内,确保地面无障碍物。

四、游戏玩法分步解析(H2)

(一)热身环节:唤醒身体(H3)

播放轻快音乐,带领幼儿做头部转动、手臂摆动、膝关节屈伸等动作,重点活动脚踝与腰部,时长约3分钟。例如:“小兔子跳一跳,小猫咪扭一扭,现在我们准备好啦!”

(二)规则讲解:明确指令(H3)

用简单语言解释游戏规则:“当音乐响起,大家像小火车一样绕着垫子走;音乐停了,要赶紧找到一张垫子坐下来,没抢到的宝宝站在旁边加油哦!” 可邀请1-2名幼儿示范,强化“听信号行动”的意识。

(三)正式游戏:分层挑战(H3)

  1. 初级版:音乐起→自由走动;音乐停→抢垫子。重复3-4次,观察幼儿反应速度,及时表扬积极参与者。
  2. 进阶版:加入“方向变化”(如老师说“往左跑!”“往后退!”),考验幼儿听觉与动作配合;或减少垫子数量(如从16张减至14张),增加竞争难度。
  3. 合作版:两人一组共用一张垫子,音乐停时需共同坐在垫子上,培养默契。

(四)放松整理:舒缓身心(H3)

游戏结束后,播放轻柔音乐,引导幼儿互相按摩肩背、拉伸腿部,回顾今日游戏:“今天谁抢到了最多的垫子?和大家分享你的秘诀吧!”

五、安全与教育细节(H2)

(一)风险防控要点(H3)

  • 垫子边缘需定期检查,防止磨损划伤;
  • 游戏前提醒幼儿不推挤、不奔跑过猛,强调“安全第一”;
  • 教师站位覆盖全场,重点关注胆小或易冲动的幼儿,及时介入调解。

(二)个性化支持策略(H3)

  • 对肢体协调弱的幼儿,允许其慢走或扶着同伴手臂参与;
  • 用积极语言强化进步:“你这次反应比上次快多啦!” 避免负面评价。

六、延伸活动创意(H2)

(一)家园共育:家庭版抢垫子(H3)

建议家长在家用毛巾代替垫子,和孩子玩“亲子抢垫子”,规则类似,增进亲子互动;还可拍摄视频分享班级群,激发幼儿兴趣。

(二)主题融合:垫子变变变(H3)

将垫子引入其他领域:美术课上装饰垫子(画动物、涂颜色);语言课上编“垫子旅行记”故事;科学课探索垫子材质( foam vs 棉麻的触感差异)。

七、结语

“抢垫子”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。通过科学的组织与灵活的调整,既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运动需求,又能渗透社会交往与认知发展目标。希望本文的实践指南能为幼教工作者提供参考,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成长,爱上运动!

(注:文中配图为示意场景,实际开展时可拍摄幼儿游戏瞬间,搭配文字说明呈现。)